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重新開始研究日本股

剛好昨天日經225指數創下近27年來新高,相比新興亞洲市場可謂一片好景。自己從前都有留意下日本股票,最近打算重新研究。日本股最大問題是利率很低,股票估值看似很高,稍有增長的股票都可以有30倍以上的PE,很多時候就嫌貴買不落手。但其實如果是用借Yen的角度看的話其實就合理,而且選股機會還是很多。

很多人把日本當macro trade看待,Yen弱就買日股,Yen強就沽。我一直對這很費解,如果是限死只可買股票的基金還可理解,個人投資者無任何限制,對Yen有看法為何不直接trade Yen? 

日本有很多公司本身是屬於我們常識範圍以內可以理解,而且有非常大的潛力。很多外國基金在日股搵食,但很多都是坐在紐約、倫敦,睇數字或最多每年飛1,2次去日本見下公司去買日股。經常遊日的港人對日本的消費趨勢可能比那些外國基金經理掌握得更好。在這方面有研究的人能得到的回報我認為絕對比估Yen升定跌好。

很多人認為日本經濟沒甚麼增長,為何要買日股? 其實日本有很多品牌力非常強並成功向全球輸出的企業。馬後炮講,良品計劃(7453 JP),即無印良品的母公司,過去5年正是一隻5倍股(如果對沖了Yen的話)。
另一個例子是Pigeon ( JP)嬰兒用品,現在中國佔收入已經超過一半,還未計到日本旅遊消費的inbound sales,以收入來計已經不再是日本公司了。

另外,日股很多公司基本面與亞洲相關性較大,但從資金流來說又比較偏向已發展市場,不失為分散組合波動性的一個選擇。

只要日本繼續出產這種世界一流的產品及品牌,機會還是非常多。我會在未來分享一下我對一些日本股票的看法。

買日股的渠道方面,Interactive Brokers是最簡單的一個,我也是用IB,佣金便宜而且可直接沽Yen對沖。

另一方面,追求收息的投資者就不用在日股浪費時間。日本利率本身很低,而且很多企業在股東回報方面也不太注重,派息率低。但安倍晉三已在企業管治方面向上市公司施加壓力,希望可以慢慢改善。

最近打算把精力多集中在工作上,減少寫blog的時間,以後blog可能會2星期才更新一次,還望各位繼續支持。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在首爾寫南韓

上週提到沽空了些MSCI南韓ETF作對沖,剛好這幾天在首爾出差。現在首爾秋高氣爽,是旅行的好季節,但下星期一至三都是中秋節假期,很多店都會關門。個人是很喜歡韓國,包括韓國菜及K-Pop,自己也在學韓文。但這些都只是個人喜好,在經濟前景上我是對南韓挺bearish。

首先,相信很多人也聽過地獄朝鮮一詞,形容在南韓貧富差距大,普通人生活艱難。工時長收入低、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等問題都造成生育率持續新低,2017 年全年生育率全球最低(沒有之一),只有 1.05,首爾出生率更低,只有 0.84,而維持人口所需的替代率約為 2.1 。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日本,生育率也有約1.4,日本老化人口較多,但南韓老化速度更快。另外,性別間的矛盾也非常嚴重,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南韓的性別平等指數在145個國家中排116,比日本的111還低。總統文在寅搞最低工資及最高工時,隨時有心做壞事,很多企業無法轉嫁成本索性直接炒人,而很多人想加班執多餐飯食的機會都無,總體賺得少過以前,消費者信心開始收縮。

人口老化速度高未必是世界末日,科技發展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日本正正是嘗試用科技去補救。但在硬件科技上我認為南韓還遠不是日本的水平,日本科技力量既深且廣,半導體、自動化機械、材料科技等都有世界頂尖的企業,較傳統的產業例如汽車還是有極強的競爭力。相反,南韓的一些傳統產業例如汽車、造船等已在高速失勢,一些稍為高端的科技例如OLED顯示屏也被中國步步進迫。現在拿得出手的只剩記憶體以及近年快速增長的生物相似藥 (biosimilar)。這情況有點像台灣,除了台積電外,基本上很多所謂科技產業都面臨中國的大力壓迫。

話雖如此,南韓的其他產業也不是一無是處。軟件方面,得益於全球最高的智能手機擁有率,南韓是走得挺前,特別是金融科技上。另外,南韓的遊戲產業一直都有很強的地位。當然還有一些軟實力相關的產業例如K-Pop及K-Pop帶來的K-Beauty。Amorepacific上星期定立了成為亞洲No.1及全球前3的化妝品公司的目標,2025年海外收入要佔公司總收入的一半。個人很看好亞洲護膚品行業發展,南韓在這方面肯定可以受益。另外,由於中國的代購需求強勁而位置上又夠近中國,南韓的免稅店也是世界前列,但這條水不知可以食幾耐。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罕有地講句: 我恐懼

最近港股市況頗差,但我認為市場遠遠未到恐慌的程度,而在這刻我卻要講句蔡東豪的名句: 我恐懼。

作為一個長線投資者,自己持有的股票大多是自己認為能可持續地創造大量價值的公司。所以我很少會因升跌市而恐懼,3月FB帶埋其他科技股一齊跳崖都未驚過,但這次我對港/A/ADRs是真恐懼。

早在5月我也提過我認為騰訊的監管風險會一直上升,亦提過短期(1年)來說跑贏大市的機會不大,自己當然有揼心那時沒有適量減持。但最重要的是這次監管打下來力度之大、範圍之廣遠超自己預期,由互聯網、娛樂事業、社保從嚴征收、連殯葬行業都有政策。我不知道實際原因是甚麼,可能是貿易戰下中央先出手整頓及穩定社會,外圍帶來大量不穩定因素所以先重拳穩定內部。但亂估無謂,監管週期轉緊不會一時三刻扭轉,甚至現時只是剛剛開始。更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真是誰賺得錢多就打誰,還會有外資肯投資中國股票嗎? 現時自己的判斷是港/A/ADRs估值收縮非常合理,即使情況好轉,也升不了很多,萬一向壞方向走將會非常差,風險/回報並不平衡。

本週個人組合沽空了美國上市的MSCI中國ETF及MSCI南韓ETF,個人組合首次做沽空操作,沽ETF比較穩妥,先熟習再開始沽個股。個股被挾風險大,像唯品會(VIPS US),個人一直認為是死亡中的平台,即使去年沽空VIPS最後證明也是對的,但要於今年年初被挾個double,很容易捱不住。

為何不直接減倉而要沽ETF? 過去2個月一直在沽雞肋股,還留得下來的都是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公司,實在不忍拋售,所以現在只是沽ETF去降低組合的中國風險。組合一直是long-only,所以在自己對某些風險特別感到不安時也不介意沽空指數降低net exposure。

至於南韓,個人一直有些研究,有時間再寫。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2018年 8月個人組合小結

                    8月       年初至今
組合            +3.8%      +9.5%
SPY US      +3.2%      +9.7%
盈富            -2.2%       -4.2%
ACWI US   +0.7%       +3.5%

8月表現繼續兩極,中資股(包括港、A、ADRs)拖累組合跌0.6%,騰訊表現繼續差,幸好上月買入的中銀飛機租賃大升幫補一下。美股繼續強勢,特別是Nvidia、Salesforce、Palo Alto Network。年初至今最錯的決定是5月已開始增持中資股,完全是過早行動。9月第一週全球都跌,組合都不能倖免。

組合十大持股
                               比重         
騰訊                        8.2%
Visa+Mastercard    7.6% (我並沒有特別區分V跟MA,都視為同一個主題)
Microsoft                 6.9%
Alphabet                 6.9%
Amazon                  6.1%
Nvidia                     5.9% 
Salesforce.com      5.1% 
Palo Alto Networks 4.7%     
Softbank                 3.5%
中銀飛機租賃          3.0% 


組合持有26隻股票
另持有現金9%,這現金水平不是我整副身家的現金,是扣除了一部份雷打不動的備用現金後的現金水平。另外如果該月份沒有任何交易,現金水平是會上升的,因為每月都有工資收入供我投入到股票組合中。

8月淨買入,但繼續沽清一些雞肋股:
京東: 2月買入少量,是極差的一個trade,本身買的金額已經是全倉最小,跌完後佔倉位小得費事睇。
Facebook: 本身持倉也不大,加上Facebook好時其實GOOGL、AMZN等都不會差,重疊得來又雞肋。
新東方教育: 上次說完補習社政策風險比正規校低,結果一說完就政策收緊,無謂跟政策硬碰。
金沙中國: 本身對澳門的信心也不算很大,而且行業始終還是比較周期性,先清倉。

8月買入了Intuitive Surgical,是自己在醫療行業的一個小嘗試。另外,在業績公布後買入騰訊搏中線,借調整買入Shiseido(借Yen)、呷哺呷哺及認錯買回維他奶,投資有競爭力的消費品牌以分散科技股風險是這半年來的重要策略。另外,增持核心持股N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