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資金流出是短期還是長期趨勢?

警告: 本人並非宏觀經濟專家,有些推論可能會出錯。自己亦比較少研究銀行股,此文純粹拋磚引玉看看其他blog友的看法。

早前Kyle Bass call話聯匯會散,其論點其實錯處很多,很多市場人士包括金管局亦有指出,在此不重覆。

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首先港元兌美元已經在7.85附近一段時間,另外金管局的總結餘(aggregate balance)一直在消耗,現在大約剩下540億港元。而總結餘所反映的是銀行同業市場的流動性。事實上,總結餘最高峰2015年時有4,000多億,隨著Fed貨幣政策正常化已一直下跌。事實上這總結餘跌至0也沒甚麼,只是反映銀行體系沒多餘流動性放到金管局,2008年前總結餘都是維持0附近。這巨額的總結餘解釋了為何美國加息但香港相對溫和,hibor比libor一直有discount,就是因為銀行體系太多錢。理論上,總結餘跌至0,銀行間市場就沒有多餘流動性buffer,hibor很有可能要跟上libor。但其實金管局還有一招,就是買回以前發行的外匯基金票據注入流動性,這裡依然有一定buffer。

但比較有趣的是,即使Fed今年已不再加息,年初至今總結餘還是跌了近200億。現在要說流動性有壓力仍然言之尚早,因為Fed隨時有機會減息。但如果資金流出不只是短期的libor-hibor套利,而是過去10年QE造成的外來游資終於回家,那就是一個長期趨勢,即使稍為減息亦未必會扭轉,香港銀行體系長期水浸的情況可能不服存在,甚至要hibor比libor高才會穩定下來。

如果這情況成真,加上大陸經濟繼續不景的話,那香港銀行的盈利能力可能會有壓力。一方面是貸款質素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資金大量流出造成存款有機會收縮。結果可能是資產負債表可能難再增長,盈利下跌。

但即便如此,這跟聯匯會散完全差了十萬九千里。另外香港銀行都非常well capitalized,即使盈利有壓力,也不見得會發生Bass所說的爆煲。而hibor方面,即使hibor真是上來甚至比libor高,其實也沒甚麼,就是供樓中的業主可能壓力大少少。

宏觀分析其實很難,有太多moving parts,上面推論其實有極多不同的moving parts可以推到不同的情況,而從宏觀推論到一個很specific的投資idea就更難。自己以前曾經有很長時間思考宏觀分析及投資的問題,但已放棄。現在還是專注於投資質素好的公司並長期持有,個人經驗這方法是最有效率,而宏觀主要是guide自己大約想take多少倉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