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 +3.0% +15.7%
SPY US +4.1% +18.2%
盈富 +1.5% +15.2%
ACWI US +3.4% +16.3%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4月全球繼續升,個人組合稍為落後。最大的contributors是3大龍頭V/MA/MSFT業績都非常不錯。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Visa+Mastercard 6.4% (我並沒有特別區分V跟MA,都視為同一個主題)
Visa+Mastercard 6.4% (我並沒有特別區分V跟MA,都視為同一個主題)
Microsoft 6.3%
維他奶 4.9%
維他奶 4.9%
Alphabet 4.8%
Apple 4.3%
Apple 4.3%
Amazon 4.2%
Palo Alto Networks 4.0%
Salesforce.com 3.5%
騰訊 3.5%
Adobe 3.2%
LVMH 3.1%
Nvidia 2.8%
組合持有29隻股票 (包括短倉)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72%。
4月淨買入,包括新增了ABMD,增持MA及平掉SOXX ETF的淡倉(走得太慢,但好彩沒有更慢,證明自己並不適合做頻繁交易)。另外沽清Kering及安踏,個人認為這樣不是很分散化的brand companies不是進入自動導航mode的好選擇。Kering是剛好在11月低位買中,當時估值(以PE計)是近年罕有地低於LVMH,但中期(2-3年)增速更快,所以就買入。但始終8成是Gucci一個brand,個人不是很comfortable可以一直持有不理。安踏亦然,個人對Amer Sports的收購長期很bullish,但中期來說很看FILA及其他品牌能否支持增長,個人認為是要看得非常緊的公司,而且本身倉位不大就沽清算。
個人組合雖然稍落後於大市,但其實今年以來的倉位都是近7成,而作為比較的ETFs則近乎是滿倉。所以從選股上來說個人還是滿意自己表現。但問題是倉位問題個人仍然沒有一個好的答案,如果是進入自動導航mode的話自己不會頻繁加減倉,那平常來說應該有多少倉位呢? 暫時個人是target 75-80%,其餘現金是準備隨時大調整才deploy。
另外亦研究下有沒有一些短債可以在IB買可能可以泊cash用,個人對IB買債沒甚麼認識,如有blog友可以提供指點歡迎賜教。
Palo Alto Networks 4.0%
Salesforce.com 3.5%
騰訊 3.5%
Adobe 3.2%
LVMH 3.1%
Nvidia 2.8%
組合持有29隻股票 (包括短倉)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72%。
4月淨買入,包括新增了ABMD,增持MA及平掉SOXX ETF的淡倉(走得太慢,但好彩沒有更慢,證明自己並不適合做頻繁交易)。另外沽清Kering及安踏,個人認為這樣不是很分散化的brand companies不是進入自動導航mode的好選擇。Kering是剛好在11月低位買中,當時估值(以PE計)是近年罕有地低於LVMH,但中期(2-3年)增速更快,所以就買入。但始終8成是Gucci一個brand,個人不是很comfortable可以一直持有不理。安踏亦然,個人對Amer Sports的收購長期很bullish,但中期來說很看FILA及其他品牌能否支持增長,個人認為是要看得非常緊的公司,而且本身倉位不大就沽清算。
個人組合雖然稍落後於大市,但其實今年以來的倉位都是近7成,而作為比較的ETFs則近乎是滿倉。所以從選股上來說個人還是滿意自己表現。但問題是倉位問題個人仍然沒有一個好的答案,如果是進入自動導航mode的話自己不會頻繁加減倉,那平常來說應該有多少倉位呢? 暫時個人是target 75-80%,其餘現金是準備隨時大調整才deploy。
另外亦研究下有沒有一些短債可以在IB買可能可以泊cash用,個人對IB買債沒甚麼認識,如有blog友可以提供指點歡迎賜教。
安踏未來兩三年都要睇緊d,我都擔心安踏消唔消化買到咁多brands。消費品要玩自動導航mode可能要買dis/jnj/pg/nke/L'OREAL呢類已經成熟嘅巨企。
回覆刪除對,而且其他brands如Descente、Kolon都是一個比較小眾的細分領域,不能期望變成另一FILA。能否scale up也很難說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