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交樓延期/雜談

 上次提到買左個樓花計劃用來自住,原本預計年尾交樓,但早2日收到通知因為不可抗力因素而要延遲4個月。上網睇發現原來今年都幾多樓花需要延期,不知是否疫情因素拖累。好在唔係等樓住加上供完樓後每月依然有足夠正現金流,但如果有d人一邊供一邊租樓等新樓入伙,可能會大失預算。現時都無咩可以做,唯有等。


個人股票組合方面,上半年表現雖為正數但依然不盡人意,工作忙,加上Q2的版塊輪動相當消磨意志,再加上組合少左球幾錢放了在樓花上,管理組合的鬥志大減。今年最受傷不用講是港股互聯網,另外reopening失敗亦導致舊經濟比較多的PSH表現不濟。最近對組合進行大執,清左好多雞肋買番一些SaaS,表現有番點起色,鬥志亦有點回歸。


工作方面今年比較煩的是公司去年在香港及另一個office各請了1個新仔,我都有份要幫佢地去幫大家 (help them help us),暫時都不盡人意。我都明批評d junior一蟹不如一蟹十足十廢老一樣,但其實2位新人都唔係細我好多,都係分別細1、2年。但做我這個行業有樣野好重要係識獨立工作,要識自己搵野做同諗下點樣build up自己,可能係教育制度問題,2位人兄都係唔係好清楚點樣自己take initiative去做野,都係人地叫先去做,暫時來講都係無解。

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碳排放權ETF

無update一段時間,自己在大約1個多月前買入了KRBN,一隻追蹤所謂碳價的ETF。


所謂碳價係講緊碳排放權交易裡的碳價,KRBN超過7成是追蹤歐盟的碳排放權交易,接近2成是追蹤美國加州的碳排放權價格。歐盟現時是碳排放權交易最大巿場,而剛剛2個月前中國亦開始碳排放交易。


所謂碳排放權交易是現時好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有一個所謂碳達峰及碳中和的目標,所以都會對國內的企業設立碳排放限制。一間公司想擴展好難唔會有額外的碳足跡,如果該公司的碳排放用盡,可以向其他有剩的公司購買,由此形成一個交易巿場。全球各國如果想達到政策目標,碳排放的intensity一定係越收越緊,碳排放權的需求大概率係長期會不停上升。IHS Markit估計碳排放權的價格要升到上每噸147美元才有機會守住全球氣溫上升在1.5度以內。個人認為呢幾年天災越來越多,而且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全球暖化,各國政府對碳排放的限制只會緊不會鬆,特別係中國突左個頭出來要帶領碳中和以提升國際上的地位。


自己差不多從來唔掂商品,黃金ETF可能7-8年前買過一轉,自己都係傾向於真係做實業解決實質問題的公司 (新能源的話例如Tesla)。但個人認為碳中和這個trend實在太大,碳排放權亦不失為一個跟股巿相關性較低的選擇。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補習行業玩完

話說最近極忙,所以個人組合update由每月推到變每季算,亦唔係每月有野講,組合繼續行番今年買巨型GARP股的策略。


星期五下午傳出內地教培整治政策正式落地,直接將新東方及美巿的好未來股價一日內大跌50-70%,政策出手之重非常誇張,開頭都有懷疑過係唔係流料,以前都試過有假文件流傳。大家睇住個50-70%的數字都不禁講笑個跌幅係YTD,不過唔係year-to-date,係yesterday咁解。


結果昨日就正式宣佈政策落地,學科教培要轉非營利性機構而且完全不能上巿,比起大家開頭估最差都係只禁K-9假期及週末補課的情況更差。新東方及好未來執笠就唔會,但要轉型做非學科教培,學科教培操大家考試而且有課程跟,標準化程度高且可大規模複製,同工廠無咩分別。非學科教培,藝術、體育這種無咩標準可言,教師人才供給又係個問題,營利性相信同學科教培差天共地,2巨頭就算生存到落去已經不再是本來的新東方 好未來。


自己雖無持有教育股都不禁有點唏噓,自已讀大學果陣已投過好未來,果陣教培行業集合: 高增長、強現金流、低週期性、強定價能力,堪稱完美,現在整個行業唔見左。


事件背後更大的盤算應是內地想減輕大家的負擔,然後提高出生率,從地產到教培到互聯網公司唔再無限加班996 007,都係一樣。最直接影響相信會係人工成本上漲更快,經濟利益的分配會由資本分多d到人力上。自己組合中比較exposed的應是美團及藥明,美團不用講,藥明都算勞動密集,但公司有沒有996 007就不得而知。比較好的是藥明利潤率相對高,而且2間都ramp up緊資本密集而不是勞動密集的CDMO業務,有一定buffer應對。


自己現在無持有但影響可能大的是物管,物管極度勞動力密集,而且好多公司會將一部份人力外判,果班人好多都無交社保,隨時好似美團咁收緊一棍打落來。物管唔似CRO,利潤率好低,人力成本上漲造成的delta會好大,而比美團更攞命的是美團有一定能力pass on部份成本比消費者及商家,物管一直面臨提價難的問題,有無能力將呢樣野pass on會係行業好關鍵一點。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2021年 5月個人組合小結

                      5月        年初至今      

組合            -2.4%      +0.9%       
SPY US       +0.7%      +12.7%     
盈富            +2.2%      +7.8%        
ACWI US    +1.5%      +11.0%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5月市場無咩變動,但科技股續弱。組合最受傷的是業績麻麻的Softbank、ARKK及ARKG。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11.8% 
Pershing Square      10.2% 
PayPal/Mastercard 5.3%
騰訊/Prosus             5.2%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2%
Microsoft                 5.1%
美團                        4.9%
Nvidia                     3.4%
ARKK                     3.2%
Softbank                  2.9%


組合持有30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88%。


5月淨賣出,清倉了TDOC及MELI,買入了INFL。

個人認為高增長股需要時間消化,好多今年都唔會有運行,現時通脹上升的風險遠大於無增長股而miss了升幅。組合現時都慢慢再平衡,但再平衡唔係話1日就搞掂,前提係要有轉移的目標,呢一刻先來買旅遊相關我有點懷疑。
而且增長股唔掂都唔係全部唔掂,例如NVDA其實仲係好強,所以亦唔係話一口氣就轉曬,要睇清楚咩係應該沽而咩係值得轉。

今個週末睇左d礦業股,好多礦產都係政治唔太穩定或者政府好窮隨時會打劫你間公司的國家,例如秘魯現時的總統候選人之一就話要學鄰國智利咁大幅加銅企稅從3成加至7成,香港上巿的五礦資源食到應一應。紫金都有段時間在巴布亞新磯內亞有個金礦在2019年到期後比政府關停,傾左一段時間去年終於係出讓部份權益給政府後先開番。如是者有個問題就係礦業股其實唔太穩陣,但當果d地方政局不穩時,又會造成供應緊張。呢個問題似乎無解,可能要直接買商品ETF而不是礦業股。另外,銀行可能係比較折衷的選擇,通脹升做成利率上漲壓力而銀行受惠,係無商品咁直接但勝在安全,個人認為加拿大的銀行值搏率可能更高。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PSTH令人失望但有後著

Pershing Square Tontine昨天傳出打算買入法國傳媒巨頭Vivendi旗下的Universal Music (UMG)10%股權,作價相當於420億美元的enterprise value,而騰訊亦持有UMG 20%股權。PSTH昨晚大跌,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係PSTH本身價錢較高,好多未有deal的SPAC已經去番原本價甚至更低,而PSTH一直有溢價,其實跌完都仲有溢價,另外亦可能係UMG令人失望。


UMG絕對係一間好公司,作為全球3大music labels(另外2間包括Sony及Warner),旗下版權歌手包括Taylor Swift、Kanye West、Lady Gaga等。個人持有Sony的股票,除了影像傳感器及Playstation外,個人認為Sony Music亦是集團其中最好的資產之一。好多人會擔心music streaming公司坐大會削弱3大music label影響力,因為music streaming令distribution呢步容易左好多,呢個長遠來說的確係。但其實streaming只係一個藝人收入的少部份,疫情前絕大部份來自演唱會,甚至將歌license比電視劇/電影賺得仲多過streaming。所以對藝人來說唔係淨係擺首歌上Spotify/Apple Music就可以賺錢,未來好長時間藝人都需要music label幫佢地全方位宣傳,發展佢地的事業先可以成功。


但呢單deal,如果成事,最大問題唔係UMG本身係唔係好公司,而係UMG對股票投資人來說唔係一件好特別的資產。首先,Warner Music (WMG)已經上巿,股價表現還過得去。但因為WMG的存在,UMG雖然更大但不是甚麼稀缺資產,而且本身買Vivendi差唔多已經係買左UMG。再者UMG一直打算今年夏天獨立上巿,而UMG亦講左即使最後賣10%比PSTH,最後仍會獨立上巿,所以PSTH係買左一件最後點都會上巿的非稀缺資產。


話雖如此,PSTH仍有後著,UMG 10%股權41億美金會有25億來自PSTH,16億來自Pershing Square,然後PSTH仍有15億美元現金在手去搵其他目標。而因為PSTH已經做左deal,技術上不再是一家SPAC,不會再有時間限制。另一方面,PSTH的股東會有一個rights去買另一家新的叫Pershing Square SPARC的股權,但呢隻SPARC的錢不是現在出,而是該SPARC搵到目標要做deal時才需要股東出錢,而Pershing Square亦commit左10億美金(up to 50億),如果所有PSTH股東都exercise這個rights,會有另外56億,即最多有106億火力去搵另一單deal。


總括而言,PSTH的UMG deal令人失望,但有後著,問題係PSTH原本40億搵deal都咁艱難,攞住106億可以搵到咩未上巿的巨無霸呢? 好在SPARC只係一個rights,唔洗大家坐住d錢係個SPAC到等,算係個無咩成本的option。

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

通脹與奢侈品股

通脹預期繼續升溫,新債王Jeffery Gundlach在早前的訪問亦提到通脹會係一大問題,他們(Doubleline)內部的模型估通脹會在7月份見頂,但萬一通脹繼續超預期,相信會對股巿有另一打擊。


其中一種抗通脹的股票一定係奢侈品股,因為pricing power強,好容易就可以pass on成本如人工、租金等上漲 (原材料則大部份公司都是佔極少,你懂的)。個人組合上月買入了Kering,其實自己2,3個月前就建議一位朋友買LVMH,但我上月才買的時候,LVMH估值已經不便宜,Hermes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選了Kering。Kering質地上不及Hermes及LVMH,主力品牌是Gucci,其次應是Saint Laurent及Bottega Veneta。Gucci對比LV、Dior始終有種fashion味較重的感覺,奢侈品屬性不及LVMH 2大頭牌,對比Hermes就更不用說了,無得比。所以買入Kering係有點將貨就價,但另一方面,通脹上升其實係因為經濟回復(至少係發達國家如此),所以都會受惠需求上升。


另一奢侈品巨頭是Richemont,個人麻麻地,主要是Richemont的品牌都是hard luxury,珠寶為主,頭牌如Cartier、VCA、IWC、Piaget等都是門檻相當高的奢侈品,成日見d女仔戴個四葉草頸鏈就是VCA最便宜的小飾物之一,好似都要萬幾蚊,當然提價好容易,但門檻太高的品牌其實銷量增長會比較慢。LVMH經常提到點去平衡desirability同accessibility,出太多產品,太濫則會破壞品牌力,太exclusive又好難有增長。LVMH是平衡兩者的高手,Richemont比較係前者,好exclusive,好難有銷量增長,Kering及港股的Prada比較似後者,比較accessible但品牌出事機會較大。 Prada對比歐洲更大股相當落後,但質地差太遠,主力2個品牌Prada及Miu Miu都在走下坡,老闆兼首席設計師Prada對公司控制太強,好難吸引及留住好的designer。


茅台係另一類型,自己不是酒的專家,但覺得茅台味道唔錯,果種香氣的確係呢種酒獨有。同好多鬼佬傾過,佢地都唔明茅台公司點可以值咁多錢,其實同理,信仰就係人人不同。但茅台有個問題係比阿爺控制,其實唔一定加到價,可能仲要幫手穩定價格。


這個星期聽了個1個鐘講Ethereum的podcast,自問對投資好學都聽到我一頭霧水,相反Bitcoin對大部份人的value proposition在簡單得多,就是有限的數量。自己仲研究緊crypto,最近幣巿似有回調,不排除會參與下。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參與樓巿

最近一段時間都好少搞股票上的事情,除左工作忙左,亦係因為買樓。睇左某幾個區一段時間,睇左好多次,最近終於上車,買了一個巿區的新樓一房單位。自己2019年初已開始睇樓,仲爭d買左,但果時未放寬按揭成數,計過條數好stretched,壓力都幾大,無房納米樓則從來不考慮,最後無上車。好好彩2019,2020年股票的回報都相當唔錯,而且升職加薪,現時買這個單位壓力細左好多。馬後炮講,果陣勉強買左樓的話,真係學黃國英話齋"一味夢想買樓,買唔到固然恨,買得到亦可能得個坐字,看着新經濟狂潮擦身而過,日後心理更加不平衡。"。但亦正正係上年年尾覺得新經濟狂潮狂得滯,故套現一部份買番d傳統野,無咩傳統得過直接買樓。


本身係睇同區的二手樓群,睇睇下覺得該新盤各方面都唔差,位置上好過曬周邊在budget內的樓盤,但比二手的溢價只係很小很小,而且好多朋友住該區都有不錯的評價。而該新盤其實賣左一段時間,今年年尾係關鍵日期,所以我最近買其實不用等太耐。缺點係該區依然不斷有不同的樓盤起緊及落成,巿區重建等等,應該有一段時間還會有建築地盤。


香港樓供應長期不足難解決的問題好多blogger都分享過,唔講了,最攞命係房屋供應有好多係比左公營房屋,我呢類唔合資格上公營房屋的其實好攞命。一房的大小不是長遠之計,但都算正常住到人,襯早一段時間樓巿有一定的積弱時上車,而且供這樓的壓力比較細,先對沖左自己的需求再算。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通脹ETF

 今年板塊輪動非常強,自己偏增長的投資組合都受到衝擊,年初至今回報可能在0%咁上下。通脹猛於虎,聯儲局以至巿場都認為通脹係短期現象,到大部份人開始復工復產就可以解決供應樽頸的問題。個人一向對宏觀無強烈看法,但一旦通脹真係超出預期,對巿場的打擊將會好大。月初提到自己已將一些SaaS股沽出,集中在GARP股上,而最近亦發現一隻今年1月才開波的ETF聲稱可以抗通脹,ticker是INFL,Horizon Kinetics Inflation Beneficiaries ETF。


通脹絕對是股票投資者的最大敵人之一,巴菲特1977年在Fortune寫了一篇文章"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有詳細解釋,但他同時寫道"stocks are probably still the best of all the poor alternatives in an era of inflation"。個人一直係投資股票,同以前trade過下外匯咁,對直接投資商品興趣不大,股票係公司,公司係生,商品係死物。一間well run的公司係有能力適應環境去令公司成長,商品基本上除非你食到正個勢,否則只能靠trade來trade去賺錢,個人唔太好trade來trade去,期貨每個月roll亦會有成本。


 INFL是一隻主動型股票ETF,是由Horizon Kinetics的基金經理主動選股而不是追蹤指數,同ARK一樣。主要投資於受惠通脹的公司,但同時那些公司不需要強勁的通脹才可提供滿意回報。簡單點來說,通脹最後無大升,那些公司都會繼續做得好,通脹來則會更受惠。佢地對投資商品的看法同我一樣,都係一個directional bet,要食得正個勢,如果高通脹無發生就企係度。


他們比較青睞的公司是輕資產,高資本回報率但同時對實物資產或商品有exposure的公司,包括royalty、交易所等。對於上游的E&P及礦企,他們認為這類企業都很重資產而且好重債,通脹大升一方面受惠收入端,但亦好可能影響成本端,另一方面如果高通脹無發生這類公司質地都比較差,不是長期持有的好對象。


個人組合剛剛這星期買入了INFL,我都擔心通脹。有人可能會問,驚通脹點解唔買金? 金抗通脹其實可能係可能唔係,黃金真正係同實質利率 (real rates,即名義利率減去通脹),real rates越低,黃金越會升,如果yield係跟得上通脹令real rates穩定的話,黃金其實無大升的潛力。黃金最好的情況應係通脹極速失控而央行政策完全追唔上令real rates大跌,呢個亦都係一個可能情況,我認為都可以小注去對沖。組合中有一小部份用來trade下無咩所謂,連主力部隊都trade來trade去則好大壓力,更不要說我對短線宏觀的睇法成日都錯,就算我有個view,我自己都唔信自己。作為投資組合的主力部隊,都希望係一些可以長揸的優質公司,INFL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則相當適合。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2021年 4月個人組合小結

                     4月        年初至今      

組合            +5.2%      +2.8%       
SPY US       +5.3%      +12.0%     
盈富            +0.9%      +5.6%        
ACWI US    +4.3%      +9.3%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4月市場反彈,個人認為純粹債息回落,但債息慢慢回升的趨勢應該不變,只係快慢問題。組合最受傷的是業績麻麻的Sony、Spotify及Teladoc。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10.8% 
Pershing Square      10.4% 
PayPal/Mastercard 5.4%
騰訊/Prosus             5.4%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3%
Microsoft                 5.2%
美團                        5.0%
Softbank                  3.5%
ARKK                     3.4%
Nvidia                     3.2%


組合持有31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93%。


4月淨買入,大方向係沽出一些超高估值但並無特別受惠於經濟復甦的公司,例如SaaS包括Datadog、Snowflake、Square等。換入了所謂growth-at-a-resonable-price (GARP),增長無咁快但估值唔算超高而且一定程度上受惠經濟復甦的公司包括Alphabet、Facebook、Mastercard、Salesforce、Kering。另外買入了AGC,AGC是一家SPAC,已經宣佈會同東南亞外賣出行平台Grab做SPAC merger。

今年的大方向都應該係經濟復甦及通脹升溫,一定係對本身持有的高增長股極度不利,但個人對於商品類及強週期股差唔多無認識,無謂衝入去隨時比人收割。權宜之計就是上面提到某程度上受惠經甦但同時具長期前景而估值唔算離譜的GARP股。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美團反壟斷

 美團一如所料都被反壟斷調查,跟阿里個case唔同的是,外賣基本只有2間公司,而其實對手阿里的餓了麼都唔係咩善男信女,所謂2選1其實餓了麼都大把。基本上2邊都有打茅波,不過美團贏左外賣巿場所以顯得美團茅d,其實不然。之後2邊都唔能夠2選1,其實影響甚微,甚至乎連本身餓了麼獨家的餐廳遲d比美團拎埋,美團相對餓之麼的優勢絕對唔係因為佢有做2選1咁簡單。


至於好多餐廳投訴比美團壓榨,其實又係傳媒做出來的雜音,美團的佣金率其實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外賣平台。餐廳覺得係美團下做得好苦,我認為係餐廳呢個生意本身就係好苦,特別大陸呢個競爭超激烈的巿場,好多就算有一定規模的餐廳紅左一紅就好快玩完,更唔好講普通餐廳仔,基本上有無外賣都係一個苦的生意,咁啱平台突左個頭出來比人做出氣袋咁解。我認為外賣對整個系統來講係增加左效率,例如可以突破座位及租金限制,問題只係餐廳做唔做到呢種轉型,例如同時做堂食同外賣而控制得唔好的話廚房好易做唔切。好多以外賣為主的餐廳(?)都做得風生水起,不過佢地唔會企出來幫美團/餓之麼講說話而已。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潘興廣場update

 以前提過個人組合其中一隻最大持倉PSH有超過30% NAV折讓,去到最近稍為收窄至25%。PSH其中一個有折讓的可能原因當然是表現費,但16%表現費造成的折讓理論上最大只會有16%,而實際上應該係少過16%。另一原因當然是因為PSH所有持倉都有公開,投資者係可以直接抄功課而唔洗比錢,同ARKK差唔多。


在3月尾的投資人的信中,Bill Ackman提到,PSH披露的持倉並不是即時,好多時到PSH需要披露時個價已經上左去。更重要的是,PSH一些對沖操作所需的披露其實好少,無法抄足。PSH現時持有大量利率對沖合約,12月開始建倉,已經幫PSH賺左錢。其實呢個point我以前都有提,好多人對Ackman有個印象係佢係好基本面長期持有投資人,但唔代表佢對巿場無sense,佢過往的紀綠都證明呢點。


股票持倉方面,無變動。PSH持有的SPAC PSTH方面,本身以為3月底前會有deal但最後未能成事,只能繼續努力。


PSH會繼續是個人組合的核心持倉之一,一方面是PSH的高質素舊經濟股票的組合對自己個人組合是極佳的互補,另外是PSH依然是比理論折讓的最大值更大的折讓出售。


附上最新投資者的信的連結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2021年 3月個人組合小結

                    3月        年初至今      

組合            -4.0%      -2.3%       
SPY US       +4.2%      +6.4%     
盈富            -1.9%      +4.6%        
ACWI US    +2.9%      +4.9%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3月市場極波動,組合繼續跌,利率上升對高估值持倉影極大。港股主要輸美團,美股則是DDOG、MELI等。升的則是舊經濟為主的Pershing Square及ASML。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10.0% 
Pershing Square      8.8% 
Microsoft                 7.0%
騰訊/Prosus             5.7%
PayPal/Square        5.5%
美團                        5.5%
ARKK                     5.2%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2%
ASML                      3.8%
Softbank                  3.5%


組合持有28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89%。


3月買賣接近平手,買入了Disney及增持Nvidia,沽清康龍化成。

唔係話康龍係一間差的公司,我認為CRO賽道藥明及泰格之後就是康龍。康龍對比藥明是比較細,增長有機會因為比較細而較快,但僅此而已。論技術、論管理層過往表現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好簡單,藥明康德成立於2000年12月,康龍2003年。中間只差3年,但藥明康德加藥明生物跟現在的康龍比差距絕不只有3年。又舉例如康龍現在先話招人才搞生物藥,藥明10年前已經有生物藥部門。現在大部份CRO公司都想複制藥明的路線,從一個小的專業慢慢擴展到像藥明這種全平台,但我好懷疑。例如昭衍成立於1995年,仲早過藥明,但點解今時今日規模可以差天共地呢? 過去成20年都無做到的事,點解會突然做到呢? 我唔否認中國biotech剛起步仲大把機會,但好明顯藥明的管理層的遠見同執行力比起其他對手係十分明顯。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2021年 2月個人組合小結

                   2月        年初至今      

組合            -3.2%      +1.8%       
SPY US       +2.8%      +1.7%     
盈富            +2.7%      +6.6%        
ACWI US    +2.3%      +2.0%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2月市場極波動,組合由大升變轉跌,利率上升對高估值持倉影極大。港股3隻CRO為大跌主力。升的則是Softbank及舊經濟為主的Pershing Square。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9.5% 
Pershing Square      9.2% 
Microsoft                 7.0%
騰訊/Prosus             6.2%
美團                        5.9%
PayPal/Square        5.3%
ARKK                     5.1%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0%
Softbank                  3.9%
ASML                      3.4%

組合持有28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88%。


2月淨買入,但因為有新的流動資金調入,整體持倉佔總資產是下跌的。買入了日本的基因篇輯公司Modalis。

但由於上一篇文提到的強逼症精神病,整個1月下旬以至全個2月基本上無曬戰意,得個睇字。戰意都無時寧可不戰,最近件事解決左先重新投入戰場。幸好持倉組合都係長遠有信心的公司,並未做成自己很大的恐慌。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疑似強逼症精神病的1個半月

最近1個半月好少上來blog,生活好多野都荒廢左,其實有段故事,亦都係懷疑自己有強逼症精神病的一次。

話說個半月前在外面唔小心被來歷不明的利器整到,流左少少血。本身不以為然,過左3、4日唔知點解突然發神經諗會唔會有 HIV (即係會做成愛滋病的病毒),一開始諗就一發不可收拾,控制唔到自己唔去諗。眾所周知,要驗有無HIV係有個空窗期,以前一直認為係3個月最穩陣。但上網查唔同國家的專家以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講現在新科技最早10日就驗到,最保守1個半月點都驗到出來。

其實理性咁諗,我咁樣中HIV的機會係遠遠低過出街比車車死、天降雜物打死或者突然心臟病發死。但因為呢個強逼症開始左就停唔到,每日不停係睇HIV資訊,連病毒係人體複製的數學模型的醫學論文都睇埋。呢個半月完全係茶飯不思,但又唔敢同人講,因為理性咁諗我的擔心係完全無必要。直到尋日終於test左,無野,正式脫恐。

不過都要講句,而家呢個年代中左HIV完全係可以食藥控制,唔係絕症,控制到某個程度甚至唔會傳染,Magic Johnson過左咁多年都好地地。

連個人投資組合2月條數都未埋,等心情平服後再搞。一句講曬,我只想身體健康。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巴菲特指標"再次出現

今朝一起身就見到Bloomberg其中一篇文章講引用巴菲特指標,2年幾前自己寫了一篇文解釋,有興趣可以睇多次。文章竟然稱之為Warren Buffett's favorite valuation metric,雖然巴菲特近10年都跑輸大巿,但都是自己偶像之一,巴菲特已經好多年無提過呢個指標。

其實即使是用S&P的歷史巿盈率作對比,本身就無咩參考價值,利率水平及指數成份已今時唔同往日,更不要說market cap/GDP這種更離奇的指標了。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2021年 1月個人組合小結

                  1月        年初至今      

組合            +5.2%      +5.2%       
SPY US       -1.0%      -1.0%     
盈富            +3.9%      +3.9%        
ACWI US    -0.3%      -0.3%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1月市場繼續強勢,港股藥明、美團、騰訊/Prosus都強。外圍比較弱的是Pershing Square,主要是因為舊經濟較多,巿場一定程度上仍然擔心疫情。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12.4% 
Pershing Square      8.6% 
美團                       6.9%
ARKK                     6.2%
Microsoft                 5.8%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8%
騰訊/Prosus             5.7%
PayPal/Square        5.5%
MercadoLibre          3.4%
ASML                      3.4%

組合持有27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92%。


1月淨賣出,月中有段時間超過10%回報,故lock in少部份利潤。買入Spotify,Teladoc,重新追番Tesla。最近巿場有部份對沖基金持重淡倉的股票特別瘋狂,故好多人衝出來話巿場有泡沫。其實我就唔覺對我有咩影響,所謂瘋狂係巿場的一小部份,然後就比人拿出來影射成個巿場都瘋狂,其實這種做法好反智。係要揪一小部份瘋狂出來的話,全年可能每日都揪到些例子出來。自己永遠係睇個股或板塊而唔係睇成個巿場,個人認為自己的持倉都好合理,無咩特別瘋狂的變動。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2020年 年結 (個人組合及財務篇)

                 12月        年初至今      

組合            +8.6%      +62.4%       
SPY US      +3.3%      +18.4%     
盈富            +3.2%         -0.7%        
ACWI US    +3.9%      +16.3%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12月市場因隨著慢慢消化疫苗消息,增長股開始重拾升勢。CDMO包括藥明及康龍大幅反彈是12月重要主力。外圍則有幾隻基金包括ARKK、SMT、Pershing Square帶動,個股則有Apple及Delivery Hero特別強。Delivery Hero獲南韓批准收購南韓最大外賣平台Woowa Brothers而爆升,但條件是Delivery Hero需要賣出本身持有的南韓第2大外賣平台Yogiyo,變相交易是從第2到第1的換位而不是吞併整個巿場,但Woowa Brothers本身已遠遠領先對手,相信優勢只會越來越大。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藥明康德/生物          11.0% 
Pershing Square     9.5% 
PayPal/Square        6.7%
ARKK                     5.9%
Microsoft                 5.9%
Scottish Mortgage Trust 5.9%
美團點評                5.7%
騰訊/Prosus            5.0%
Smithson                 4.8%
MercadoLibre          4.6%


組合持有25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96%。


12月買賣接近平,沽清持有了近4年的Amazon,主要是有其他更好的增長機會。買入了ARKG、Snowflake及Pershing Square Tontine。

總結2020年個人組合絕對回報非常不錯,自己吸取了2019年落後S&P的教訓,盡量高倉位運行,3月硬食極痛苦但都叫苦盡甘來。但3月都因為槓桿而出現很大的失誤,幸好回頭看來那些失誤造成的4-5%永久損失相對下不算甚麼。下面是2020年以絕對金額計3大賺錢及3大輸錢的股票。

Hall of Fame: 藥明兄弟, 美團, Tesla
Hall of Shame: 日圓短倉, 一眾槓桿後買入的REITs

基本上輸錢都是槓桿起,自己3月前都有一定槓桿,都係10-20%左右,唔算多,但3月大暴跌都被逼斬野。一斬低位就斬曬d REITs,事後睇係正確,決定完全放棄槓桿買股息策略全力增長股,否則2020年下半年不會翻身。另一大錯誤是槓桿用了JPY去做,JPY同風險有負相關性,一個拆倉就2邊一齊挾。總結2020年輸錢是因為輕視了槓桿的風險。

賺大錢的是藥明兄弟,自己寫過幾篇關於藥明的,就此不提。Tesla也有一眾大神寫了無數了,自己年頭已買入Tesla,3月的時候有諗過斬Tesla,但最後決定斬所有REITs而堅守增長,當然遺憾是沒有買更多(每個人都會有的遺撼)。

2020年在個人層面各方面都是好年,事業上得到的提升頗大。
財務上的回報亦非常不錯,淨資產 (已扣除所有開支、還款及對家人的分派,MPF計算在內)比去年年底上升了超過95%,

展望2021年,事業上應該會繼續處於不錯的趨勢,雖然媽媽已退休,但自己都叫有足夠能力支持大家過不錯的生活。
股市來說,2020年的確非常強,但自己有點擔憂2021會像2018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