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所謂巴菲特指標是舊時代產物

早前睇報紙見到一個專欄引用一個所謂"巴菲特指標"指出現時美股以這指標來看是科網股後最高,並帶出美股估值超貴的看法。

所謂"巴菲特指標"是指股市總市值/GDP(國內生產總值),亦有用GNP的版本這個指標有幾個問題:

1. GDP是一個產出量的概念,類似收入而不是盈利的概念。因此這個指標近似市銷率(price/sales),但股市是以盈利驅動。

2. 既然GDP是類似收入而不是盈利的概念,那跟歷史作比較有很嚴重的問題。從前股市最大的公司都是製造業巨頭,例如GE。現在最強大的生意都是互聯網服務行業,除了Amazon及Netflix外,其他企業如GOOG、Facebook、Apple的利潤率高得驚人,從前的巨頭跟他們比完全不是一個級數。既然利潤率有如此大的差別,那跟歷史比較就有很大偏差。再者,現在的巨頭的護城河跟從前那些製造業巨頭比高很多。

3. GDP完全是一個國內指標,Donald Trump攻擊很多企業去了海外設廠,這些海外工廠並不會貢獻GDP。蘋果在中國組裝iPhone每部十元八塊美金的組裝費是中國的GDP而不是美國。在全球化的潮流下,美國企業越來越多盈利來自海外,這些海外收入很大部份是不會計算到美國GDP內。

說了那麼多就是要指出這個指標是舊時代產物,幾十年前美國企業還未全球活躍前可能還有些作用,但現在這年頭用還跟歷史比較實在牽強。

最令我不解的是,估值指標最直接的是用市盈率,這年頭要找指數的市盈率並不難。用市值/GDP是完全不必要而且容易被指標誤導。我無意在這篇文討論美股平或貴,我一聽到有人引用這些似是而非以及容易誤導人的指標就非常反感。指標這種東西從來不是科學,但有很多遠比這個指標直截了當的選擇,特別是在指標貼上巴菲特的名字吸引眼球以及增加指標的"權威性",其實只是把nonsense包裝成好像很有道理的東西。

3 則留言:

  1. 同意同意, 還是集中個股賺錢能力, 和未來前景為主就很足夠了

    回覆刪除
  2. 呢樣指標好少見,多數都係講大市整體PE去到咩位。

    回覆刪除
  3. 呢個文章好有point. 多謝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