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2020年 8月個人組合小結

                    8月        年初至今      

組合            +7.5%    +39.8%       
SPY US      +7.0%      +9.1%     
盈富            +2.3%      -8.8%        
ACWI US    +6.0%      +4.3%       
(ETF表現用Bloomberg提供的總回報,是假設了股息再投資,並不代表個人投資者的真實回報)

8月市場續強,但組合貢獻出現分化,大股繼續強,港美皆有項貢獻,美股如AAPL、MSFT、MA,港股美團點評、藥明生物、康龍化成皆有重大貢獻。相對細股則拖累,包括一眾較小的軟件股如DDOG、AYX、SDGR等。歐股比較持平,但已經算跑輸了。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Pershing Square     15.1% 
Microsoft                 7.6%
藥明康德/生物         7.2% 
美團點評                6.3%
Apple                      5.4%
Takeaway.com/Delivery Hero 5.0%
MSCI                      5.0%
Amazon                  4.8%
Tesla                       4.7%
MercadoLibre          4.4%


組合持有29隻股票 
淨倉位 (長-短-現金) 為107%,槓杆部份是p-loan。


8月淨買入,但剔除PSH外是淨賣出,其實都無咩特別買賣,是比較無咩做的一個月。主要增持有MSFT、TSLA、NVDA、PSH以及新買入FSLY及MELI。PSH在上一篇已經提過,隨著疫苗似乎真的快要面世,組合需要一些舊經濟股令組合趨於平衡。MSFT出了業績後弱了一段時間故襯機增持。15%在PSH看似好集中,實不然,因為PSH本身係有10隻持股在裡頭,而且那些股票是跟本身成手科技股的組合完全不同類型的舊經濟股。

組合股票數目續減,主要是把一些信心不大,倉位細的股票清走,呢類股票,跌果陣唔敢加,升果時心思思想take profit,細細注又無咩意思。唔知買咩好時,分散注碼是合理做法,在組合中有一些其他股票越來越有信心時,則寧願清走呢類雞肋,加倉其他有信心的股票。組合目標是可以在一個不用日日睇實,不用經常交易的情況下取得滿意回報,故一定的分散化是必需的。分散化有2個層面,一個層面係持股數目多而散,另一層面係個別投資本身就係分散的業務,如PSH、SMT呢類close end fund本身就係一個有一定分散的投資組合。

8月是業績集中期,組合股票業績有好有壞,但整體上無特別大問題,故我仍然對前景感到樂觀。個市每升一段時間就會有人預測股災來臨,但我認為咁多股票業績超預期好難會大跌,最多震一震又等3個月出新一季業績又超預期又會夾番上去。個人一直認為一隻股票持續下跌其中一個好主要原因係業績持續令市場失望,如果業績持續強勢好難會大跌。經過8月業績期反而自己對手上持股更樂觀。當然,隨時可能有一些會令公司業績大幅改變的宏觀事件發生,要密切留意。

個人認為市場永遠是機會及風險並存,風險特別是中美關係會一直持續,但數碼化及低利率是一個超大的tailwind,個人認為自己的組合會震盪中上升,波動性唔會低,所以自己繼續fully invested,並用一個細的槓桿繼續落去。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潘興廣場

個人投資組合一直有個持股叫Pershing Square Holdings,自己曾經介紹過,是基金經理Bill Ackman的投資旗艦。Ackman係我其中一個最佩服的基金經理,他的訪問、shareholder letters我全部有睇,對他的投資理念算是比較理解,所以好放心投資Pershing Square。最近PSH每天都在回購,自己都跟進將PSH推到上組合最大持股。回購的原因好簡單,PSH股價相對資產淨值(NAV)有成30%折讓,是上市以來最高,原因不明,但Ackman就講過呢個咁大的折讓令PSH有一個好吸引的投資機會,就是直接回購。個NAV出現一定折讓係正常,因為PSH會收管理費同表現費,變相要將該基金的未來回報一部份分出來,但亦解釋不了這麼大的折讓,PSH上市後有一大段時間的折讓都只在單位數,但自Ackman從2015/16年Valeant一戰奶左野,個折讓就越來越大。我相信Ackman已經今時唔同往日,團隊已經更聚焦在投資分析而不再是activist的campaign,再加上Ackman都係聰明人,基金不斷回購大折讓股份本身就會慢慢推高個NAV,應可拉動股價上漲。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點解推到上最大持股是PSH比較聚焦舊經濟股,持股只有10隻,3月時disclose的都是舊經濟股如Hilton、Lowe's、Starbucks、Chipotle等。最近版塊輪動經常發生,有感需要添些舊經濟股給成手都係新經濟科技股的組合帶來更多平衡。但買舊經濟股係高難度動作,話明舊經濟,公司都唔會係好exciting的行業,唔同新經濟大勢所趨買一大籃子股票都可以有好回報,舊經濟對選股要求遠高於新經濟,問下呢2年玩港股的就明白了,所以我唔會不自量力自己在舊經濟選股。既然係咁咁不如outsource比一個回報理念同自己相似,而且有proven track record的人去投資這個領域,加上有咁大的NAV折讓而同時基金日日回購,個人認為幾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Datadog (DDOG US) 的一些看法

 Datadog是個人投資組合中的10大持股之一,因為個人組合的首要目的是在不用經常睇實及交易的情況下取得好的回報,10大持股好少有咁細隻的股票。Datadog是去年底才上市的,但咁啱我在去年中的AWS Hong Kong Summit就見到這間公司擺攤,果陣唔知係咩公司所以無行埋去,但就這Summit來說Datadog是一個很高tier的贊助商,令我留下了一定印象,上市不久就開始研究。其實網路上都有不少分析,有些甚至是行內人的分析,所以不詳細說了,但簡單講一段。


Datadog做的範圍是所謂的observability,再簡單少少叫monitoring。我不是IT專家,有錯請指正,最簡單理解你run個app或網頁其實係要時時監控住有無咩異常情況,會唔會有bots不停click你某條link,有無死機,你run個server都要睇住個CPU用量等等。好明顯一聽就係一個用戶面好廣,市場好大的一個領域。本身市場就有一些對手例如Splunk、New Relics,但都比較專注於某個細分領域,但監控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需要有一個holistic view的一種需求,特別是企業上雲後可能一部份用量在雲、一部份在自己server等等,你用不同軟件監控不同的程序就好麻煩。Datadog不同之處就是將所有監控程序整合到單一的平台,方便用戶。


其他競爭對手都開始抄Datadog的方法,但Datadog快其他競爭對手好多,個差距其實已經拉開好遠。另外好重要是Datadog推出新產品的速度極高,可見管理層執行力之強。一些財務、增長數字不講了,很多人已經有講,好多人喜歡講咩net dollar expansion rate (NBER)、rule of 40等等,我對這些都極度同意,但這些都只是表像,好多時都要究其原因。我認為最重要3個維度,市場最終有幾大、商業模式、管理層執行力。市場唔夠大,呢一刻增長好快,可能過2,3年就開始飽和而放緩。商業模式,Datadog的對口經常是企業的developers,都係行內人知道自己做緊咩,反而唔需要好多客戶服務的員工hand holding咁服務幫客,成本結構肯定較理想,反而應專注在產品研發上。另一方面,一些比較大眾的軟件例如Salesforce,用家可能自己都唔熟電腦野,就需要好多客戶服務員工隨時為客戶解難。管理層執行力,老實講,做軟件好似好高科技,但其實呢個世界技術人才都唔少,點解係你呢?好多人覺得管理層執行力係一個noise,不應理會,但從Tesla同Google 2個極端例子已經好清楚,我極度唔同意管理層只是noise。Datadog 3個維度都非常優秀,更不要說監控產品係相對剛需。


Datadog前晚出了業績後就大跌,個人認為業績依然是非常優秀,但經濟唔好,唔多唔少都會有些客戶比較保守,加上今年已經升左好多,有profit taking唔出奇。但公司的實力依然不變,自己會繼續持有。但每人的風格不同,有些人會見業績勁但股價跌視為短期頂而應沽出,我唔反對這種看法,事實上我10年8年前仲係"炒"股票時都係有相似的系統。但而家不再出出入入了,而且分析番過去持股,大部份利潤真係坐出來,而投資路上有一些最大的錯誤都係無坐穩。出出入入最大的問題是可以睇少眼就失去重新入場的機會,而這個正是自己現在這階段好容易會犯的錯。

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轉行5年 (中)

上回提到減左好多人工去左間細公司工作,工作內容係自己喜歡的,工作起來好有動力,但每日都過得提心弔膽。上回提到行業係好cutthroat,好多公司執笠炒人,當時的老闆要求好高而且係會炒人的,如果自己未累積到足夠經驗就比人炒左或者公司執笠,就真的完了。事實上,自己呢幾年都識唔少人在這行撈唔掂而轉行。所以自己每日都是戰鬥狀態,假日都不敢真的放鬆,一定不可以中途失敗。

另一方面的壓力是,自己一直有個儲蓄目標,每個月都要求有正現金流,人工低左當然要調低這儲蓄目標。但呢段時間生活過得唔容易,食餐飯貴少少都會覺得肉赤,去旅行更加唔好講了,同剛剛畢業果年的生活質素差左一截但都仲要儲少左錢。咁啱果期某富二代講左句年輕人去少d日本就買到樓,當年自己人工減到同一般大學畢業生差不多,體會到的係唔明白點解大家可以有錢去日本,去一轉日本基本上果個月就儲唔到錢,白做。儲蓄目標做成的節儉加上上面提到的壓力,雖然做野果時其實做得幾好,但放左工後成個人的狀態都唔好。大部份人係番工唔開心,收左工覺得好開心。我係調番轉,番工其實幾好玩,收左工要洗錢再望下銀行戶口就覺得唔開心,果陣自己心理狀態唔係咁好其實都難為了身邊的人。

這段時間除左學到在這行打滾的基礎知識外,最重要是磨練出自己鋼鐵般的意志,面對一些人有意無意的打擊,以及生活的確過得唔算好的現實,最後都要捱過去。我唔敢講自己真係捱過窮,屋企無咩錢但又未去到真係好窮讀書食飯都無錢,亦唔係暴富然後破產大起大落。但我發現貧富當然係某程度上係絕對標準,但真正影響心理的是相對標準。當時一齊畢業的同學大部份都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睇住身邊朋友好安樂過(偽?)中產生活而自己係度捱,也算是非常唔容易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好多朋友在大公司的發展,至少未來6,7年都會好穩定無咩擔憂,而自己未來1年會點,條路仲行唔行到落去都唔知。

自己的新工作每日都要思考不同行業的趨勢及生意模式,累積到的知識反過來對投資股票是很有用的,但這段時期工作實在太忙,無時間處理個人投資。個人投資組合只揸了幾隻股如騰訊、Apple、維他奶、Nike,而且不是fully invested就處於一個冰封狀態。加上每月儲的錢不多,如是者做左1年半多少少,自己資產總值只提升了十幾%。

結果,在細公司做左1年半多少少,就見到一間同行在請人,而且是一間在亞洲區行內有一定認知度的外資中型公司,跟現在做的本地細公司完全不同。而準備離開而造成這個空缺的人,原來是自己識的。咁始終是中型外資,唔係話有人推就會請你,而事實自己CV報這種中型公司也未必夠其他人競爭。結果面試時請人的team head問我而家幾錢人工,佢反問我"that low?",然後我話我由第一份工果個數cut下來搏個入行機會,果刻從佢的反應我覺得佢比我呢句話嚇窒左。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轉行5年 (上)

不經不覺原來已經轉行5年,也寫個文留為紀錄,如果5年後自己仍然無穿無爛可能會寫多個10年回望。

自己畢業前一個暑假在一家國際大公司做實習,未畢業就拿到聘書畢業後可轉做正職。人工比一般大學畢業生,以至大公司/銀行MT都要高出一截。工作內容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但自己出身清貧,連中產都算不上,一份人工非常不錯的國際大公司的工作是自己能往上流的確定性最高的路徑(至少當時係咁認為),做了個暑假覺得還可以接受就決定去馬。

如是者做了一年就頂唔順,對工作興趣不大,更要命是完全唔覺得自己學了甚麼,而且已經預視到自己就算做多2年升多個grade,做的事其實都係差不多。做夠6,7年升夠2個grade,才有一些變化,但其實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大部份人會在這個grade停住,再上的職位人數就會變得極少。所以大部份人都會一直浮浮沉沉唔會再有上升空間。好多人可能就咁等退休、搞下副業、或者去較細的公司以求升grade。

當時自己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好快就儲了一筆足夠去外國較好的校讀個master的錢,隨時就報學校。另一方面,一直都計劃轉行到自己想做的領域,這個領域,大公司極難入,自問以當時自己CV實在無本事(所以才有讀master的計劃)。細公司,唔洗講,人工不高(至少對junior來說)亦都不穩定,這個領域競爭極大,可以用cut throat來形容。

剛好當時有個在這領域做得不錯的細公司請人,咁啱我有位朋友同個老闆熟,果位朋友幫我推一推就轉行了,但代價是人工大減,一畢業就比好多人高一大截的優勢化為烏有,但我相信在這領域做得好的話,長遠收入唔會差過在本身的大公司一直做文員。雖然有這長遠的希望,父母及好多朋友都以為自己傻左,不停打擊我,支持自己的人一隻手數得曬。

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物管的一些思考

物管是這兩年港股的明星板塊之一,行業備受資金追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物管新股上市,自己曾經在碧桂園賺過錢,現時亦持有時代鄰里。襯這兩日無咁忙,連續出文,今次講下物管。

買物管個邏輯好多人都寫過,不講了,我反而想寫下一些反面的思考。好明顯我唔係睇淡行業,只是覺得有些概念是應該認清,萬一睇錯都知咩事出錯。

輕資產
一般來說輕資產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一定,重資產唔一定壞,雲IaaS好重資產。中學讀經濟都有講,一般來說有幾種生產要素: 土地(包括天然資源)、資本、人、企業家精神。通常如果某一個要素是輕,就會有另一個是重。好少話咩要素都唔洗就有一盤生意out of thin air咁走出來。物管是輕資產、重人力。個人認為另一邊公用事業是重資產、輕人力。其實無話重就一定唔好,係睇果個生產要素的成本,資本價格好低周街平錢時,其實重資產可以好好搵。人力資源不足成本高企的情況,你寧願做輕人力的生意,日本的情況就是人力資源不足。內地人口紅利開始消失,首當其衝是低端製造業,服務業依然有一定紅利存在。但也不得不提人力價格是始終上漲,外賣仔美團點評一樣有同樣問題,特別是大部份成本都在人力時,利潤率又咁低時,一定會有壓力。最後睇的是有無能力pass on個成本上升給消費者,下面我會提到提價這問題。

穩定確定性高
這個我好有保留,短期來講好似好穩定,是因為個項目簽左你做物管,業主就要定期比錢你,但呢個邏輯無考慮到份約唔係永久,業主唔滿意係可以踢你走,物管公司唔滿意個項目的利潤亦會自己退出。短期來講有合約保護係好穩定(但都會有人唔交錢),長期來講係睇業主滿意度,業主好滿意你就可以定期加價抵銷上面講的人力資源成本問題,唔滿意的話可以踢你走,成個盤越縮越細都唔出奇。所以最重要係業主滿意度,公司文化有無果種服務精神,CEO開口埋口講的係短期做大個盤定係以業主滿意度為先。

為何有些公司大落後
有些公司一直都大落後,估值都比其他公司低。好多朋友都問過我這問題,估值比人低原因好簡單,好多股票落後同業都係因為增長確定性、持續性比較低造成。物管短期的增長確定性睇母公司實力(2869除外),長期持續性睇業主滿意度,上面有提到。
有幾間落後的物管公司,母公司係邊個都唔係好講得出,講得出之後發現母公司的專注地域都是一些一般般的地區,母公司增長可以有幾持續都好難講,更何況個仔。有隻無母公司的叫中奧,過左幾年都毫無增長,就是因為無一個強大的媽媽扶佢一程。時代在港股內房都唔算大,連中型都算不上 (旭輝這種算中型),但時代專注大灣區,個故事又唔同了,個人認為大陸地產都係專注長三角及大灣區較好。第二講業主滿意度,間間都話自己搵人做調查話滿意度高,最直接係睇肯唔肯交錢,但有些公司唔會講繳費率。有隻都幾落後叫藍光嘉寶,剛上市時繳費率先得果83%,2019年好少少叫做有88%,做得較好的如綠城、永升繳費率都穩在95%以上。物業管理利潤率好低,有十幾%都算唔錯,如果有十幾%業主直接唔交錢已經無錢可賺。

最後,成個股票市場都有十幾二十間物管公司,好明顯唔係一個好特別的商業模式,最後一定會有好多從大舞台中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