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物管的一些思考

物管是這兩年港股的明星板塊之一,行業備受資金追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物管新股上市,自己曾經在碧桂園賺過錢,現時亦持有時代鄰里。襯這兩日無咁忙,連續出文,今次講下物管。

買物管個邏輯好多人都寫過,不講了,我反而想寫下一些反面的思考。好明顯我唔係睇淡行業,只是覺得有些概念是應該認清,萬一睇錯都知咩事出錯。

輕資產
一般來說輕資產是一件好事,但也不一定,重資產唔一定壞,雲IaaS好重資產。中學讀經濟都有講,一般來說有幾種生產要素: 土地(包括天然資源)、資本、人、企業家精神。通常如果某一個要素是輕,就會有另一個是重。好少話咩要素都唔洗就有一盤生意out of thin air咁走出來。物管是輕資產、重人力。個人認為另一邊公用事業是重資產、輕人力。其實無話重就一定唔好,係睇果個生產要素的成本,資本價格好低周街平錢時,其實重資產可以好好搵。人力資源不足成本高企的情況,你寧願做輕人力的生意,日本的情況就是人力資源不足。內地人口紅利開始消失,首當其衝是低端製造業,服務業依然有一定紅利存在。但也不得不提人力價格是始終上漲,外賣仔美團點評一樣有同樣問題,特別是大部份成本都在人力時,利潤率又咁低時,一定會有壓力。最後睇的是有無能力pass on個成本上升給消費者,下面我會提到提價這問題。

穩定確定性高
這個我好有保留,短期來講好似好穩定,是因為個項目簽左你做物管,業主就要定期比錢你,但呢個邏輯無考慮到份約唔係永久,業主唔滿意係可以踢你走,物管公司唔滿意個項目的利潤亦會自己退出。短期來講有合約保護係好穩定(但都會有人唔交錢),長期來講係睇業主滿意度,業主好滿意你就可以定期加價抵銷上面講的人力資源成本問題,唔滿意的話可以踢你走,成個盤越縮越細都唔出奇。所以最重要係業主滿意度,公司文化有無果種服務精神,CEO開口埋口講的係短期做大個盤定係以業主滿意度為先。

為何有些公司大落後
有些公司一直都大落後,估值都比其他公司低。好多朋友都問過我這問題,估值比人低原因好簡單,好多股票落後同業都係因為增長確定性、持續性比較低造成。物管短期的增長確定性睇母公司實力(2869除外),長期持續性睇業主滿意度,上面有提到。
有幾間落後的物管公司,母公司係邊個都唔係好講得出,講得出之後發現母公司的專注地域都是一些一般般的地區,母公司增長可以有幾持續都好難講,更何況個仔。有隻無母公司的叫中奧,過左幾年都毫無增長,就是因為無一個強大的媽媽扶佢一程。時代在港股內房都唔算大,連中型都算不上 (旭輝這種算中型),但時代專注大灣區,個故事又唔同了,個人認為大陸地產都係專注長三角及大灣區較好。第二講業主滿意度,間間都話自己搵人做調查話滿意度高,最直接係睇肯唔肯交錢,但有些公司唔會講繳費率。有隻都幾落後叫藍光嘉寶,剛上市時繳費率先得果83%,2019年好少少叫做有88%,做得較好的如綠城、永升繳費率都穩在95%以上。物業管理利潤率好低,有十幾%都算唔錯,如果有十幾%業主直接唔交錢已經無錢可賺。

最後,成個股票市場都有十幾二十間物管公司,好明顯唔係一個好特別的商業模式,最後一定會有好多從大舞台中退場。

6 則留言:

  1. 多謝安利的分析, 很精彩, 跟我內心的看法有些相似. 現在財演或基金經理都吹到物管係sure win. 我個人還是有一些保留. 如果只是三四線城市的管理面績不停增長, 呢d錢真係辛苦錢, 毛利極低... 我同意物管在大灣區特別是深圳或附近地區是最理想. 另外, 有一些物管是有可能接收一些商業地段管理, 呢類物業(如是大城市中心商業區)的毛利率應該高一些.

    另外, 安利對內房有什麼看法? 如安利說一下康龍化成的看法也不錯. 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我認為物管的優點係有點被吹大,但又不可否認增長空間以及居民認知上的提升仍然有好多空間。
      商業管理方面,如果做office的還好,做商場的例如寶龍商業、奧園健康一部份業務,坦白講,其實係一個shopping mall landlord的exposure,只係唔揸個商場資產咁解。 我對內地商場一般般,真係做個場做得好的真是太古及華潤
      內房我認為好難話成個板塊咁睇,每個地區的情況不一樣,但總體來說係一個穩定的行業,有週期但其實政府一直控住唔比佢太勁亦唔比佢太差。但主要係睇個別公司的增長週期,好難一概而論。
      康龍,其實就成個板塊都好景,有機會詳細寫下

      刪除
  2. 先帶頭盔,我也看好物管,手中也有貨;並非惡意挑剔文中觀點。

    文中提到業主唔滿意可以換物管公司.. 據我在大灣區有物業的朋友告知,這一套在內地現時很難做得到;業主維權難度大。(雖然不排除將來會改變)

    暫時業主的應對方式是,有大買大--碧桂園物管唔敢做得差,不是怕現有業主投訴,而是怕影響將來賣樓。

    回覆刪除
    回覆
    1. Rice兄你好,謝謝,多多交流。
      換物管公司/提價等等依然有好多限制,亦唔容易,而且同買物管股的邏輯係有抵觸。有個別物管公司的增長邏輯(特別是綠城),係贏第3方項目回來,特別是2手所謂存量項目。如果個別地方換物管公司困難,反轉另一面就係搶存量項目回來是會困難。而的確個行業現階段係咁,所以短期增長確定性高的係有強大的媽媽照顧的公司例如碧桂園,不是綠城這種單人匹馬走出去搶項目的公司。
      物管一直以來都無咩效率,個制度好rigid,換公司難,加價難,維修基金的動用都無明確指引。呢d inefficiencies係政府想要慢慢改變,唔改變的話長遠行業發展唔會好。

      刪除
    2. >呢d inefficiencies係政府想要慢慢改變,唔改變的話長遠行業發展唔會好。

      謝謝回覆。長知識了。

      刪除
  3. 小弟都有物管股
    佢keep到高增長真係唔買唔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