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好少閒日出post,但出trip等飛機返港實在太悶,用這段時間做左d要上網先做到的事,上到機再做d不需要上網都做到的事 - 即是閱讀。
早排睇左唔少樓,其中一個最大的感覺是對很多人來說,買樓的回報確是不錯,但最重要的是peace of mind,即是你揸住舊實實在在的資產感到很安心。連一些在金融市場打滾多年的前輩都有這樣的想法。如果用理論去解釋,一個投資者追求的其實不是return,而是所謂Utility,最簡單的模型是只有回報及風險(以波動性作為proxy)2個parameters,即是說風險越低,要達到同一Utility的回報就越低,其實就是跟常識一樣,但簡單複雜化了的廢話。但個人認為風險這回事是近乎不可知的,好多野無親身奶過野係唔知原來個世界係可以咁,很多時很多風險無法事前判斷出來,即使判斷了也未必會發生,好多時就係得個驚字。所以就做成了peace of mind的重要性,就是一種信念,揸住呢樣野你會瞓得安樂d就夠了。
每人對peace of mind的定義都不同,亞洲傳統觀念都普遍對實物資產特別是樓有種peace of mind,金甲蟲對金的“迷戀”是另一類。自己個人則對高質素的公司有種peace of mind,一間有質素的公司加上有質素的管理層,有能力應對不同的風浪及挑戰,在合適的價格買入後唔洗煩。
自己對ETFs則盡量不買,一來認為自己有選股能力,二來則是peace of mind的問題。一隻ETF閒閒地幾十隻股票,如何有個conviction覺得這個組合會持續帶來良好回報呢?過去數十年美股只出一招 - 平均分注買S&P 500 ETF就夠,但其實美國是個特例,買日股的在abenomics前不知捱了幾多年,買新興市場的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捱,買恒指的還可以接受但其實也很一般,但A股的更不用說,完全跟中國經濟沒甚麼關係。很多sell基金的會話新興市場GDP增長快,是投資的好地方,我認為這完全是bull shit,我曾經出post說過股市要看盈利增長,有GDP增長又不等於有盈利增長,一個行業可以快速增長但所有參與者打到死無人賺到錢。Warren Buffett叫人買S&P 500 ETF,其實佢好強調一點:American Tailwind,即是美國企業總體可以持續帶來盈利增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assumption,可惜很多地方這assumption都不一定是對的。
但這只是個人的意見,不同的人對自己買甚麼覺得安心自己最清楚,自己則盡量在自己能力圈內活動,先求不敗再求勝,同時不斷學習擴大自己能力圈。
話說回來,這post是我身處一個新興市場的時候打完的。
長線買入指數,本身就有賭國運的味道
回覆刪除"好多野無親身奶過野係唔知原來個世界係可以"
回覆刪除是日金句。
😄
先不求敗再求勝是我作為投資初哥座右銘,多謝提醒!
回覆刪除ETF係得美國值得買
回覆刪除S&P500絕大部分係MNC, 自帶分散風險既功能, 其他國家既指數根本冇得比
回覆刪除